香书网

字:
关灯 护眼
香书网 > 天下游鱼 > 第2363章 王璇玑带来的重要消息

第2363章 王璇玑带来的重要消息

对于江凡的捕神计划,老王同志仿佛打了鸡血,比年轻小伙子都冲劲十足,当即要了间密室整理战甲做准备。

但他到底是能沉得住气的,还是把皇庭的一些动向简单给江凡交代清楚才离开。

值得注意的有六件事。

其一,闻人仲达回归,却没有再入朝为官,而是被敕封为太子太傅,负责教导姬宗熠。

其二,晋王司马棘大展拳脚做了许多事,细节不必多讲,最重要的结果有三个。第一,在皇庭的认可下,他的王位名分真正得到确认,没人再能以窃国之贼作为攻讦借口。第二,晋国除了晋南地区,他真正实现大权独掌,再没有什么人敢公然跳出来指摘反对。第三,册封了颜从文和林廷琛。他上书申明文圣颜夫子不知所踪,长期未归,文丘不可一日无首,特请求册封严从文为衍圣公,册封林廷琛为大座师。在新任皇庭监国圣使公孙行的支持下,这一奏疏最终得到平皇首肯。

其三,公孙行被泰岳册封监国圣使之后,意外与司马棘配合默契,并深得英王赏识,如今他也在皇庭站稳脚跟。

而后面两个才最为重要。

一是太子姬宗熠被平皇以多种理由暂停监国摄政,回归太子府闭门思过。

这点并不意外,甚至在接掌镇国隐相的时候,江凡就已经预见到这一点。太子虽然精明,但仓促之下要做的事太多,太大,难免留下不少漏洞,平皇显然是借此重新执掌皇庭,剥夺了姬宗熠所有权力。虽然心中叹息,但还好,总算太子完成了想做的事,而且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。

之所以他敢放心,是因为自己的存在,正如姬宗熠所说,该他给老头子做靠山了。

但不安定因素还是存在,比如英王姬宗耀。平皇剥夺太子大权的同时,姬宗耀终于迎来春天,在龙帅和太师皇甫照业支持下,彻底掌握龙卫军和御林军大权,将整个皇庭的军权完全拿到手中。

这还不算,他甚至积极拉拢公孙行,并在和姜斩展开密切接触。

二是平皇依据泰岳举办的王储祭天礼,公开册封了魏、夏、晋三国王储,虽然没有彻底消除推恩策的影响,但却也获得了王储们的拥护和支持。

魏国王储曹垣、夏国姜洛、晋国司马彦不但进贡了厚礼,还曾分别被平皇私下召见,却没人知道谈了些什么。

第三,王璇玑告知江凡一个令他惊奇的消息,皇庭派人参加了太华武盟大典。这件事尤其令江凡震惊不已,但王璇玑却按下了他的好奇什么都没说,告诉他这件大事稍后张宰辅必然会和他详谈。江凡也只好暂时压下心思。

除以上外,他还说了件和他自己有关的事。

平皇召见了王旋即,想请他卸下野相名号,真正入朝为官,并提出赐封其为大大冬官,执掌国器监。其实就是主张周朝所有兵器匠作的首脑。

老王虽然因要请示江凡尚未答应,却认为自己该拿下这个职务。

对此江凡深表认同,眼下局面很明显,平皇彻底掌权,英王一脉起势,上柱国司马棘显然和泰岳开始勾搭连环,朝中除了那些中立或者无所事事之辈,太子方面曾静不能回归,有实权者仅剩下钟厚德一人,势单力孤。王璇玑此时执掌实权部门,绝对是好事。

只是江凡有点想不明白平皇在琢磨什么,大冬官可是至关重要的岗位,他对王璇玑有这么放心么?若是真放心,早干嘛去了?为啥非要现在才请他出山?世人只以为王璇玑是因为墨家钜子身份而拒绝为官,但只有江凡知道,他真实的用心在哪,若权力、官职得当,他不会不动。

最后他又提醒江凡一件事,平皇似乎在暗中展开了对极乐的调查。

江凡知道,平皇对极乐的事始终心存巨大疑惑,调查定然一直没间断过,不过这次力度最大。平皇派出了自己最看重的心腹之一主事,配合之人更是英王一系。

王璇玑已经秘密将此事通报给金城,提醒极乐方面早做打算。

江凡虽然有些担心,但并不很多。因为他明白两件事。

第一,极乐暴露尽管是迟早的事,但也没那么容易。而如今自己已经完全执掌影卫,即便暴露也不会造成致命影响。

第二,就算真正暴露了,平皇恐怕也会在震惊中感到无奈加棘手,这毕竟是他皇爷爷安排的啊。他会如何?推翻显宗的计划?可他啊也想要大周重归辉煌啊。平皇难道能攻打极乐收回影卫?更不现实。而且非常意思的是,平皇一旦知道那位从不出城、无人见过面目的极乐城主是金城公主,太上长老是鲁西姜无痕,自己则是极乐至高天狐,会做出什么反应。可不推翻,极乐就依然逍遥在外,对他没有半点用处,不说,更可怕的是会严重影响他推英王上位的计划。两难局面将瞬间摆在他面前。

江凡觉得,平皇是个非常精明深沉的人,对极乐的特殊,不可能毫无所觉,但挑这个时候来查极乐,就颇有些耐人寻味了。

离开之前,江凡再度将海底宫检查了一遍,如今这里对他实在很重要。

别的不说,光是这三个月的修为激增就让他欣喜若狂。

如今的江凡,终于从那个人人以为的武道废柴开始脱胎换骨。

到今天,江凡终于达到先天三变,换算成后天修行,大致相当于大圣境圆满。且内外兼修,体炁相衬,做到了和谐统一。

此时的他身怀六十年先天元炁,这可是完全属于自身的东西,不会消失,不会不畅。

当然,到这里江凡也真正明白一个问题,所谓多少年功力,年份并非真正的衡量单位,昆仑也好,俗世也罢,之所以如此称呼,不过因为这种表达比较清晰直观,约定俗成罢了。但实际上,每个人修炼一年的功力不可能一致。这存在许许多多缘故,比如体质,比如悟性,比如功法区别,比如资源差异,比如真正修炼时长等等。就好像同样上了一年学堂,有人不过启蒙水平,有人却已经才高八斗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